我,是一名京沪排名靠前的211高校副教授。发表过8篇论文,出过2本专著,手里也有若干课题。正在备考LSAT,计划申请美国T20法学院。对于我想出去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孩子!
01
我为什么选择“高龄”出国读JD?
我家孩子现在初中,天天写作业都要到后半夜,他熬夜写作业,我还要陪着,不光他累,我也很累,这种状态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持续到他考上大学吗?这状态考不上清北都说不过去,不仅对不起他自己,也对不起我们家长,可就算考上清北就万事大吉了吗?我身边有不少清北毕业生,最后也泯然于众人。所以这样“卷”下去的意义何在?卷不来一个“光明的未来”,会“卷”着你进入每一个“紧绷的当下”。
于是我决定把孩子送出去,给他换一个环境,我自己也读个书,然后在当地找个工作,至少陪孩子把高中读完,等孩子进入大学,我还可以再回来。
在选择SJD还是JD上我犹豫了很久。感觉前者太放养了、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力,我这个年龄、以及当老师的经验让我熟知很多可以“偷懒”的技巧,非常不利于我“进步”。我需要一个强大的压迫力,逼着自己学习,所以最终选择JD。
也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带他逃离国内“内卷”,不是为了让他在国外“躺平”,普通人没有“躺平”的权利,最大的能力是选择在哪里“卷”。
我计划一边读书一边写论文,毕业之后先在美国高校找一个工作,对我来说应该不难,而且在高校任职获取长期签证也容易一些。如果以后孩子在这边定居,我也希望能够陪着他,亲人还是在身边好。如果我在国内,孩子在国外,离得这么远,这跟丁克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管是他有事,还是我有事,都不能及时到位。
02
我是如何开始LSAT备考的?
我现在正在备考LSAT。当高校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收集信息很方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站,他们连成了我的一片信息网,我可以非常轻易的调取,比我自己查找资料要快得多。
我的学生当中有正在备考LSAT的,也有已经出分的,甚至成绩还不错。
我当时找了两个学生,一个正在备考,一个已经出分,跟他们打听考试和申请的相关信息。他们对我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该说不该说的全都告诉了我。考完的那个同学甚至把自己备考用的所有学习资料都打包给我拿了过来。真心实意培养的学生,也把他们的真诚在你需要的时候完完全全向你展露,真的很感动。
我的宝贝学生们,甚至把一般人都不知道“行业机密”也告诉了我,LSAT考试是可以走“捷径”的,而且非常“便宜”。我不知道他们是对我“太信任”还是“不信任”?是觉得我有实力不会被诱惑,还是觉得我大龄没优势,考不好很丢人,不如偷偷作个弊?我真的谢谢孩子们,有你们是我的福气。
说实话,我真心动,花一点钱,分数出来保底T14,这么大的诱惑,我怎能两眼空空?真自己上,大龄备考,成绩不高,到时候只能申请非常差的法学院,不光同事们笑话,在学生们面前我也抬不起头来。
不过,最后理性还是战胜了我贪婪的人性。不管怎说,为人师表,作弊这种事真的突破我的道德底线,真做了,以后抓学生作弊都没底气。万一被曝光出来,再赶上被退学,那可真是全面性“社死”,那画面不敢想。
就算不考虑以上那些,仅从个人自尊心来说,我咋也算从小到大的学霸,一个法学院入学考试如果我都搞不定,我还有什么必要去申请JD?,毕竟我不是为了混文凭,关系到我能不能在当地立足。哪怕出于对那大笔留学经费的尊重,我都要认认真真备考。
03
我的目标分数以及备考感想
现在我已经复习快一年多了,集中复习时间就是暑期,参加过专业的培训班,周末和节假日除了偶尔需要处理家庭琐事也都在积极复习。模考成绩已经到了164左右,在这里立个flag,再复习半年就去正式考试,争取考到166以上。
我没有把目标定到170+以上,甚至都没强迫自己到168,如果能考到168,或许我有机会拼一下T14,毕竟除了成绩没有那么高,我其他履历都可以打磨的很亮眼,再加上我本身有色人种又是大龄,现在各个法学院很追求班级“多样性”,被录取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我之所以小心谨慎的用半年去提升“2分”,真正备考LSAT的人会理解,在后期,每提1分,都很艰难。备考前期,你对LSAT考试的了解还很空白,可以用各种新知识和答题技巧填充。这一阶段成绩能够快速提升,当你通过不断的练习把你大脑能够理解的所有知识点和技巧运用熟练之后,提升空间就越来越小,这个过程一年时间足够,人的天赋和能力是有限的,再继续练习,希望尽可能无限接近自己的脑力和精神力极限,把它们锻炼到最佳状态,再争取1到2分的突破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希望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考试,不负努力。
以上对于LSAT备考的理解,仅限我自己的体会,每个人备考条件不同,差异化很大,找到自己的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