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S 全中!我是如何拿到哈佛、耶鲁、斯坦福法学院 offer 的

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管理员 2025-10-28 11:13:14 17

本文作者:露西(耶鲁法学院2024届新生)


01、如释重负与些许怀念


整个申请季终于落下帷幕,我的第一感觉是巨大的解脱。我相信很多申请者都有同感。我原本期望能更早结束这一切,但总感觉有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拖延了我个人的决策过程。所以,能够向前迈进,真的让我长舒一口气。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全是压力。它有趣的一面在于,我感受到了一种同伴情谊,结识了一些非常棒的朋友。同时,那种等待结果、等待面试邀请、等待录取通知的目标感,某种程度上甚至让人上瘾。当一切顺利时,这种感觉很好,但错过一波录取通知时,滋味也确实难受。总体而言,我很高兴能熬过来,但也会对这段经历中有趣的部分有所怀念。


02、远超预期的惊喜


我申请了几乎所有的T14法学院(除了康奈尔),最终被除芝加哥大学(我被列入候补名单)和哥伦比亚大学(我被“暂缓决定”)之外的所有学校录取。也就是说,我收到了零拒绝信。这真是一个巨大的祝福,也让我非常惊讶。我知道这非常罕见。


我之所以申请得如此广泛,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了前几个周期的竞争有多么激烈。我希望为自己在奖学金谈判等事宜上创造最佳位置,同时也为申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人情况变化留有余地。现在看来,或许我申请得有点过多过于保守了,但最终结果证明这是值得的。


03、在梦想与现实中权衡


手握众多顶尖法学院的录取通知,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我的决策过程相当艰难,我意识到这么说可能有点“凡尔赛”,但当你真正面对那些曾经不敢想象的选项时,心情确实复杂。


我从未想过进入耶鲁这样的学校会对我成为可能。我总以为那里的学生都是罗德学者或马拉拉那样的人物。当然,确实有许多背景惊人的申请者,但也有一大部分被录取者其实是拥有强大叙事能力的普通人,只是恰好符合了学校的特定需求。


因此,我最初花了很长时间来克服一种强烈的“冒名顶替综合症”。我反复问自己:是否真的愿意承担就读耶鲁、斯坦福或哈佛所带来的巨额债务?这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很幸运本科阶段有奖学金,没有本科债务,这让我一毕业就享受了财务自由。想到要回到学校并背上沉重债务,我十分担忧。


改变我想法的是与许多正在承担或已经承担了类似债务的在校生和校友的深入交流。我明白,为了全奖而拒绝“哈耶斯”对很多人来说是正确且合理的选择。但同时,我也看到许多人正因为有充分理由而选择承担债务,并且能够妥善管理。我深入研究了几所学校的贷款偿还计划,一位朋友还制作了详细的电子表格,模拟了进入大型律师事务所后五到十年内的还款情况。看到那个庞大的数字固然吓人,但将其分解到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后,路径变得清晰起来。最终,我决定承担这笔债务,并选择了耶鲁。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实地访校。这对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需要亲身感受学校的环境和氛围。最终,我的选择范围缩小到哈佛、耶鲁、斯坦福和弗吉尼亚大学。我对UVA很熟悉,它以其融洽和协作的文化而闻名。访校后我确实很喜欢它,这让我感到安心。但当我随后参观耶鲁时,我真正地爱上了那里,并决定冒险一试。


关于纽黑文,我之前的了解不多,曾以为它是个大学城。实地探访后发现它更像一个小城市,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耶鲁的校园非常美丽,虽然天气对我这个来自南方的人来说是个小挑战,但这是我愿意接受的。


04、什么促成了成功的申请?


在分享我的看法前,我必须强调几点:首先,LSAT/GPA分数是重要的敲门砖,如果我在LSAT上失手,结果可能大不相同。其次,招生过程存在不小的运气成分。我遇到过材料出色、人也很好的申请者,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所以,我并不认为我的申请就一定比别人更优秀。


回顾我的经历,我认为以下几点可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间隔年与工作经验:这是我非常感激的决定。本科毕业后,我并没有准备好直接回归校园。期间的工作经验不仅让我成为了更强的申请者,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工作能带给我满足感和兴趣。这些收获被我融入了申请材料和面试中,这是本科直申难以做到的。



精心打磨申请,避免仓促提交:尽管我申请心切,但我身边有人提醒我不要仓促提交。我反复检查了所有材料,包括申请表中那些繁琐的表格。虽然单个小错误可能不会导致拒绝,但提交一份尽可能完美、无误的申请,让我心里更踏实。



保持真诚,谨慎对待外部反馈:这是我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在文书方面。寻求过多外部意见有时会迷失自我。关键在于判断反馈是否让你偏离了真实的自己。


一个生动的例子:我的耶鲁250字文书,一位我很尊敬的朋友读后认为“不切题”。我非常沮丧,因为我很喜欢那篇文书的内容。在与伴侣讨论并稍作修改使其更清晰后,我坚持提交了原文的核心内容。最终,我凭借这篇文书被耶鲁录取,而那位提出了不同意见的朋友,用他风格迥异的文书,也同样被录取了。这充分说明,能被接受的文书风格是多样化的。



06、结语


我想对正在准备2025-26申请周期的申请者们说:保持积极,准备一份尽可能优秀和真诚的申请材料,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判断,必须由你来判断哪些建议能让文书更“像你”,而不是更“像别人”。


理性看待网络声音,遵从内心选择:在最终决策阶段,论坛上充斥着各种“你会怎么做”的帖子和他人的强烈观点。这些意见有时非常黑白分明,可能会忽略你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地理位置偏好、家庭因素、个人职业规划等。记住,是你自己要去那所学校生活三年,这个决定是高度个人化的。不要因为别人认为“显而易见”的选择而感到压力。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决定,虽然结果可能和最初的直觉一样,但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后,我内心更加平静和坚定,只剩下对未来的期待。祝福你们也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17801790910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