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如何评估国际申请者、本科就读于美国以外地区的学生在 GPA 和成绩单认证方面有何不同、如何通过文书、简历及其他申请材料在招生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写作技巧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写作建议?
以下是前哈佛大学法学院招生主任汤姆・罗宾逊以及前乔治城大学LLM项目、华盛顿大学LLM项目负责人彼得・克拉默对美国法学院国际申请人的申请建议。
如何审核学术成绩GPA
美国法学院录取委员会(LSAC)有一项成绩单认证服务,会根据国际申请人所在国家的 GPA 体系,将其换算为 “Superior/优秀” 或 “Above Average/良好” 等定性评级,而不是像对美国本科生那样给出具体数字,比如 “累积 GPA 为 3.85”。
那么对于没有累计GPA的国际生,法学院招生官是如何审核他们的申请呢?
一、申请人的学术潜力
总的来说,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个人能否在该项目中取得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在自己的项目中是否表现出色,就像那些可能就读于美国本科院校、且有资格申请哈佛法学院的学生那样优秀,或者说达到了申请哈佛法学院所需的水平?所以,除了能否完成学业之外,他们是否真的付出了努力,展现出了很强的学术能力和天赋?这是我们使用的标准之一。
二、招生官对申请人本科院校的熟悉程度
当然,有些情况评估起来会有些困难,比如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所在的学校,就很难判断该校的学术严谨程度。如果学生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北京大学这类学校,我们显然对其项目有所了解。因此,评估不熟悉的学校确实有挑战。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判断:他们能否完成学业?与项目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是否表现突出?
三、GPA低于中位数情况
我刚才遗漏了一点,对于成绩单经过认证的国际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优势:有时我们会参考 GPA 中位数,如果本土学生的可报告 GPA 比中位数低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可能会处于劣势。但对于国际学生,如果我们认定他们非常优秀、表现出色,即使他们的实际 GPA 可能略低于该校同龄人的水平,但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突出 —— 我们就不必担心中位数的报告问题。
我们只需判断他们能在项目中表现优异,而不必纠结于那可能导致 GPA 略低于我们想要报告的中位数的百分之一的差距。所以我认为,对于部分非可报告 GPA 的学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优势。
四、 小建议
我有一个小建议:由于不同国家的 GPA 计分方式不同,我认为在简历上注明你在本国大学的 GPA 以及对应的满分范围总是好的。比如有些大学的满分是 5 分,如果你写自己的 GPA 是 4.0,从简历上看会很有吸引力。
LSAT不仅是逻辑测试更是语言能力证明
LSAT 对美国学生来说就很有挑战性,对吧?而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语言的国际学生来说,挑战就更大了。很多法学院不要求提交托福或雅思等语言成绩,芝加哥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会要求部分学生提交。所以很多法学院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 LSAT 中取得 173 分、172 分这样的高分,就说明他的英语能力也很强。
文书写作
一、文化差异
很多国外的申请者成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必须力争第一,有时甚至要在万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进入一所学校。所以他们习惯了 “成为最优秀的人” 的思维模式。然后当他们需要写个人陈述时,就会想 “我很优秀,我要向全世界展示我的优秀”。但问题是,其他申请者也都很优秀,申请的人非常多。所以如果他们写 “我在这里排名第一,我做了这件事,我在这个领域是最棒的” 之类的内容,一来是在重复简历上可能已经有的信息(个人陈述不应该这样做),二来也无法体现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个人陈述的核心是 “讲述关于你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关于你的家人,比如 “我是超人 / 女超人的兄弟姐妹” 这种。
二、写你是谁
但在美国,我认为 JD 项目的招生中 —— 你还不是律师,也没有法律从业经验,招生官想看到的是 “你是谁”。他们想看到你是一个对法律有热情、有毅力的人。事实上,一些来自国外的 JD 申请者有相关背景,另一些则没有。我认为他们可以强调自己的优势,如果有人已经是律师了,可以写相关经历。但个人陈述最重要的是 “个人化”。
三、避免套路化
我经常看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申请者不知道 “美国人想看什么”。他们在 Reddit 等平台上看到各种说法,不知道该写什么。于是他们想 “也许我应该写美国人想看的内容,比如美国人热爱人权,他们对此非常投入和有热情”。所以有时申请者会想 “如果我写这个,就能赢得招生委员会的青睐”。但像人权、女权、LGBTQ 等这类话题,我认为只有当你发自内心地去写、真实地展现自己时,才是合适的。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故事是为了迎合他们而写的。这不仅仅是国际学生会犯的错,美国申请者也会这样。
四、PS不是成就清单
我还要补充一点关于 “把个人陈述变成成就清单” 的误区 —— 申请材料中有其他地方可以展示你的成就。我们不是说 “不要展示你的优秀”,而是把这些内容放在简历里。很多申请表格会有专门的部分让你列出奖项、工作经历、课外活动等,如果没有,就放在简历里。如果你有很棒的成就,一定要在申请中体现出来,只是个人陈述不是按顺序罗列这些成就的地方。
而且你也可以让推荐人提及一两个你重点强调的成就。第三方称赞你,往往比你在个人陈述中自我推销效果更好,我认为这更能打动招生委员会。
五、文采的一致性
你应该在写作中融入热情,但这里有个微妙的界限:如果到处堆砌副词来表现热情,文书会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其次,你不必让自己听起来像莎士比亚或其他什么华丽的演说家 ——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本不是这样,却刻意装腔作势,可能会遇到麻烦。
你或许能靠 AI 写出一篇看似有说服力的文书,但到了法学院,你需要写大量其他材料,那时可没有 AI 帮忙。而且还有面试环节 —— 面试官可能会问 “这里的‘preposterous’是什么意思?”,或者泛泛地考察你的英语能力。招生官都经过多年培训,他们只需针对文书提几个问题,就能立刻发现那不是你自己写的。别这么做,保持真实的自己就好。
如果不同书面材料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就会成为 “红色警报”,例如LSAT写作样本,招生官可以通过这个限时完成、且无法事后修改润色的写作样本,看到你真实的英语写作能力。个人陈述和其他文书可能比写作样本更精致,这是招生官预期之内的。但如果语气、风格、用词和词汇量完全不同,一定会引起招生官的注意,你的个人陈述也会因此被认为不够真诚、不够真实。
关于推荐信
一、按要求撰写
美国法学院经常收到来自康奈尔、布朗、俄亥俄等大学教授的推荐信,通常是单倍行距、一页纸的长度。布朗大学的教授有时会写两页半单倍行距的内容,实在太长了 —— 我不推荐这样做,倒不是说内容不好,只是过于冗长了,虽然能体现出推荐人的用心。
但我发现,来自英联邦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的推荐人往往没那么啰嗦,这可能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他们或许觉得美国人在这类事情上太拖沓。他们可能只写一两段,非常简短 —— 态度很积极,但内容太简略了。招生官可能会误解为 “这位教授对学生不够投入”“师生关系不够紧密”,而且这类推荐信通常缺乏具体事例。
如果你的推荐人是国际学者,可能不了解美国法学院对推荐信的要求,我们网站上有推荐信样本等资源,可以引导他们按照要求撰写:包含学生的具体成就事例、长度至少达到单倍行距一页纸,并且要有足够的深度。提前帮推荐人明确这些要求,才能让推荐信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选谁做推荐人?
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选谁做推荐人?在很多国家的文化里,人们倾向于找职位最高、头衔最显赫的人写推荐信,认为这样更有说服力。
但推荐信的核心在于 “推荐人足够了解你”—— 他们能说出你在班级里的排名(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你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等等。但在很多国家,申请者会想 “我要找个名人写推荐信”。
去年我有三个客户说 “我们国家的总统可以给我写推荐信”。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说‘拜登总统能给我写推荐信’,拜登总统真的认识我吗?” 所以核心在于:如果总统确实认识你、和你共事过,并且能具体说明你为什么是优秀的申请者(如果他 / 她是律师,还能评价你是否适合当学生),那可以;但如果只是为了 “名人效应”,就没必要了。
这是另一个建议:不要只看头衔和地位,要看推荐人与你的熟悉程度。哪怕只是一位助理教授,只要足够了解你,写的推荐信也会比名人的泛泛之谈更有价值
关于志愿服务
美国人通常有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但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志愿服务并不常见,人们很少参与,所以国际学生往往没有这类经历。他们会问我:“我现在花两个月做志愿服务怎么样?” 我总是回答:“在申请法学院前的最后几个月做这个,可能不太值得。或许可以找其他机会,比如实习之类的。” 因为招生官看重的是志愿服务中的 “投入度” 和 “持续时间”—— 如果只去动物收容所待了一天,就写在简历上 “我去过动物收容所”,是没有说服力的。
如果你没有任何志愿服务经历,可以在申请材料中说明:“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志愿服务并不普遍,所以我没有相关经历。”
如果你距离申请还有几年时间,现在就可以开始寻找实习、志愿服务机会,甚至可以尝试线上项目。我认识一名国际生,通过线上为非洲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做志愿服务,丰富了自己的简历。如果在申请前几个月做这类事情,也是有帮助的。
如何在申请中体现就业能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法学院需要确保学生入学时就有良好的经验基础,以便在法学院期间进一步积累,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尤其现在留学生想要在美国就业的难度大幅增加,招生官对国际生的就业问题会非常关注。那么如何在申请时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以增加录取机会呢?
对于有法律相关经验的申请者(比如在本国接受过法律教育),应该重点强调这一点,并且可以提前铺垫:如果曾在律所工作过,可以说明 “我很有可能回到本国,继续在该律所或类似律所工作”。如果有这样的背景,一定要在申请文书中体现出来。
虽然我之前强调个人陈述要注重故事性和真实性,但对于国际学生申请者,我还是建议在文书中加入一些具体内容 —— 比如在结尾简要提及对不同地区律所工作的兴趣。我有一个学生对在拉丁美洲等地工作感兴趣,且有相关背景,他就在文书中提到了这一点 —— 要注意简洁,因为个人陈述通常只有两页,不要在结尾加入过于功利的内容,破坏故事性。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传递信息,可以避免学校产生 “如果录取这个人,他要在美国找工作,我们得帮他安排” 的顾虑。即使你的目标确实是在美国工作,也要展示出你在职业上有其他选择,这对国际学生来说很重要。
关于奖学金
国际学生在奖学金和助学金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一、奖学金
对所有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国际学生尤其如此,存在一些限制。哈佛、耶鲁、斯坦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哥伦比亚大学等顶尖院校的优势在于,它们提供 “基于需求的助学金”—— 如果国际学生有经济需求,获得的助学金金额可能与同等情况的美国学生相当。这种基于需求的助学金不需要偿还,对这三四所学校的申请者很有帮助。其他大多数学校的奖学金则是 “基于成绩的”。
每年我都有国际学生获得丰厚的成绩奖学金,但即使是高额奖学金,每年可能也只有 3 万美元,而法学院每年的总费用可能超过 10 万美元,差距很大,这对国际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所以除了我提到的那三四所学校,其他学校的奖学金大多基于成绩,而且很多情况下,奖学金的发放仅依据申请材料的质量,不需要单独申请,但具体政策因学校而异。
二、助学贷款
我这些年了解到的情况是,国际学生通常无法申请美国的贷款(大多数情况下,外国公民没有资格),所以这条路走不通。
你需要考虑:“在本国能申请贷款吗?” 很多国家有贷款减免计划,但通常要求学生毕业后从事公益类工作,和美国的情况类似。
另一个建议是申请本国或国际组织提供的奖学金。比如富布赖特奖学金就可能提供资助,还有很多有特定资助方向的组织。关键是 “尽早申请”,因为流程很长。
如果你计划读法学院,至少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甚至更早 —— 申请奖学金需要写材料、参加本地面试,之后可能还要去参加后续环节(现在可能可以通过 Zoom 进行,但流程依然漫长)。时间很宝贵,还要兼顾实习等其他事情,所以一定要提前规划。
推荐阅读:
前法学院招生官为你揭秘:当你提交申请后,法学院如何开展申请审核流程
美国顶尖法学院招生院长的申请审核策略:我会更关注那些 “有职业经验” 的学生
十二所提供在线JD项目的美国法学院,最后一所只能考部分州律师执照
重磅利好!四所美国ABA认证法学院联手,学生可免费跨校选课,2026年春启动
重磅消息: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H-1B抽签制度,采用按薪资高低筛选流程
建议收藏!还有不足一个月这些美国T50法学院就开放2026 Fall申请了,你知道吗?
《普林斯顿评论》2025 年最佳法学院榜单公布:来看最难申请、职业前景最佳、课堂体验最好的是哪所法学院
美国Biglaw愿意给offer的学生有哪些特质?这得从Biglaw评价体系说起
I人必看!纽约大学法学院学姐分享内向型人如何在法学院茁壮成长
U.S. News & QS 世界排名对打,不同评价体系下的高校“崩塌”与“逆袭”
双非院校非法本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路径选择之美国篇,远比你想的简单!
双非院校非法本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路径选择远比你想的简单——英国篇
NALP律师薪资揭秘:小所熬8年不如大所新人,22.5万刀起薪并非JD就业真相!
独家!美国T50法学院亚裔学生录取数据,助你找到双向奔赴的梦想法学院
全网首发!全美146所法学院奖学金容易程度排名,助你拿全奖!
热烈欢迎哈佛大学 JD Hannah 老师加入海望老师®团队
LLM转JD,进入美国顶级法学院的“曲线机会”真实可行的吗?
年薪15万美金左右,英美国际顶级所资深律师中国办公室职位推介
爆!2025 U.S. News 全美最佳法学院排名公布,UT-Austin、范德堡、WUSTL取代康奈尔进入T14
比学校录取水平低,要放WL,怕影响排名;比学校录取水平高,要放WL,怕你不来。我太难了!
2025年QS法学学科排名公布:哈佛大学排第一,北大、清华并列第22名,大陆21所高校上榜
NALP 2024年法学生招聘报告:OCI主导地位终结,直接申请成主流
北大国际法学院就业数据:63%进入体制内,稳定是今年毕业生就业主旋律!
特朗普政府冻结联邦招聘冲击法律界:法学院学生职业路径受阻,律所紧急启动"人才争夺战"
2026财年H-1B抽签注册启动:3月7日开放,这些变化需注意!
建议收藏!美国法学院本硕连读(3+3)项目,6年轻松拿本科和JD学位
国内年轻律师申请美国顶级法学院JD,是否是一条逆天改命的金光大道呢?
在法学院“法律写作”及“应试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应该如何做好充分准备?
一起来看法学院JD申请的十大优势专业,经济学专业学生LSAT中位数最高!
美国T14 JD的塌房自述:听不懂的课、找不到的实习、留不下的我
建议收藏!2025Fall191所美国法学院申请截止日期汇总
法学院申请必读:哈佛法学院前招生主任揭秘国际生的七个JD申请误区-行业资讯-海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