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华盛顿大学专门提醒“警报!以中国学生为目标的诈骗”

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管理员 2025-01-22 10:27:02 73

中国留学生注意,你们被骗子盯上了!上周,华盛顿大学的校园官方网站专门发布了一则消息来提醒校内的中国留学生:警报!以中国学生为目标的诈骗




具体内容如下:

一个常见的骗局以华盛顿大学的中国国际学生为目标,假装是中国警察或政府官员。他们的目标是利用恐惧和困惑来窃取您的金钱或个人信息。以下是保持安全的方法:


骗局如何运作


诈骗者经常打电话给学生,声称自己是中国警察、移民官员或其他政府代表。这些骗子经常说普通话,使用假文件,并伪造看似合法的官方电话号码。他们可能会使用如下技巧:

  • 假扮中国警察:他们可能会伪造自己的身份,甚至将您转给其他假装是警官的人,以看起来更可信。
  • 声称你做错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指控您犯罪并要求向他们或政府付款以洗脱您的罪行。
  • 威胁您的签证或移民身份:他们可能会谎称您与中国政府或美国政府有麻烦。
  • 拥有您的个人详细信息:诈骗者可能拥有您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您的身份证号码、照片、旅行历史和父母信息。
  • 说他们在看着你:诈骗者可能会说他们正在跟踪您的活动或社交媒体活动。
  • 要求您回电或使用 Skype:他们坚持要你拨打特定号码或通过 Skype 交谈。有时他们会假装关心和帮助你,但实际上只是想操纵你汇款。其他时候,他们可能会咄咄逼人并威胁您的移民身份或家庭。
  • 告诉你要保密:他们强迫你不要联系你的家人、朋友或美国警方,声称如果你这样做,他们会发现。


骗子想要什么


  • 您的资金:他们要求付款,经常假装这些是罚款或稍后会退还钱款。
  • 您的个人信息:他们要求提供敏感详细信息,例如您的护照或银行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身份盗窃。


如何保护自己

1. 验证呼叫:

  • 真正的政府机构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付款或威胁您的签证。
  • 如果您不确定移民机构是否与您联系,请联系 ISS。

2. 不要分享个人信息:

切勿在电话中透露护照号码、银行详细信息或其他私人信息。诈骗者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您的信息,看起来是合法的。请犹豫是否要与他们分享任何其他信息。

3. 对威胁持怀疑态度:

骗子依靠吓唬你。在行动之前,花点时间思考并与您信任的人交谈。

4. 报告骗局:

  • 请联系国际学生服务 (ISS) 办公室寻求支持。
  • 通知 UW 警察局。
  • 向 FBI 华盛顿外地办事处报告此事。


请记住,您并不孤单,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您。在 UW 学习期间,请保持知情和谨慎,以保护您的财务和个人信息。有关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避免诈骗网页。

华盛顿大学的提醒正好也对应上了不久之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结合电信诈骗多发案件,梳理的几起典型电诈案例——

典型案例一

在英国留学的孙某接到自称为手机卡运营商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孙某名下的手机号码向多位用户发送了诈骗短信,因涉诈号码注册地为上海,如需证明不是孙某本人行为,需向上海市公安局申请调查。随后,对方将电话转接至“上海市公安局”的“李警官”,李称孙某还涉嫌跨国非法洗钱犯罪,且属于“国家二级保密案件”,需要签订“保密协议”。“李警官”告知孙某可以向“检察官”申请“优先调查”,同时必须缴纳保释金,否则可能会被引渡回国。孙某担心影响学业,于是根据“检察官”的指引,将50万元转到对方指定的资金账户。转账后,孙某再也没有收到对方的消息,遂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二

在英国留学的李某接到了自称“广州警方”的电话,称其涉嫌参与跨国洗钱活动将被遣返回国接受调查。对方要求李某登录一个所谓的“公安部”网站自行查询,李某输入案件查询编号后,发现上面竟然有自己的“通缉令”。随后,对方又称怀疑李某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案”以逃避调查,要求她拍摄视频以自证清白。根据诈骗分子的要求,李某自行拍摄了被绑架的求救视频提供给“警方”进行声话比对,并提供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及密码。诈骗分子称李某牵涉“保密案件”,不允许与外界联系透露案情,否则将立即被抓捕回国。同时,诈骗分子使用李某微信号联系其父母,利用其拍摄的视频假称李某被绑架,索要赎金500万元。


典型案例三

英国留学生张某因日常开销需要,打算用人民币兑换一些英镑,正巧微信群内有人使用英镑兑换人民币,且汇率很有吸引力,于是与其联系,双方确定了换汇金额。随后对方给张某发来一张向其银行账户汇入1万英镑的交易截图,并催促张某尽快转账,张某见状便将相应人民币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给对方。但张某却迟迟没有收到英镑,再联系该人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才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四

英国留学生张某接到自称学校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学校要求国际留学生交纳保证金,并通过邮件向张某发送伪造的学校通知,要求张某通过信件所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张某按诈骗分子要求如实填写了信息,随后自己名下银行卡产生异常转账,并联系不上对方,才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五

在英国留学的王某接到“广州市公安局”的“郑警官”来电,“郑警官”称王某名下手机卡向多位用户发送了不实短信,并牵涉一起“国家二级保密案件”,要求王某下载SKYPE视频通话软件,对王某开展全天24小时的监管。“郑警官”告知王某将被引渡回国,如果不想因此影响学业,必须缴纳足额的保证金才能予以取保候审。王某于是根据“郑警官”要求将100万元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后,在“郑警官”要求下,王某用自己名下银行卡帮助代收他人保证金, 被诈骗分子利用成为“工具人”。


由于大多留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所以很容易被骗子当作诈骗目标。上文所列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诈骗手段,此外还存在很多不易察觉或针对某个人量身定制的“杀猪盘”,留学生们一定要提高反诈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一旦遭遇可疑情况,第一时间与学校的国际生办公室、当地警方或者国内家人取得联系,共同商量解决对策。


17801790910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