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是谁吗?他就是高志凯,年仅22岁就正式给邓小平做翻译,被称为“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
高志凯,生于1962年,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香港OBOR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一名国际时事评论员。

16岁天才少年
高志凯祖籍山东,1949年父母南下,1962年,他出生在苏州太仓,离上海很近。“我们在家里都说山东文登话,与外界交流说太仓话和上海话,广播电台里放的是普通话。我9岁时,全家从太仓搬到了苏州市区,又开始说苏州话。12岁上初一,开始学英语时,我已经会说4种方言和普通话了。”
高志凯过人的语言天赋让他以一个高二学生的身份,成功跳级考入了苏州大学外语系,当时恰逢1977年高考恢复第一年,报名没有年龄限制,于是高志凯和两个哥哥一起参加了高考。最终,高家三兄弟一起考上了大学,高志凯还成为了当年苏州市区外语单科状元。
1978年,16岁,高志凯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是全班最小的学生。苏州大学图书馆的老师至今还记得当年的那个“小状元”。他们回忆道:“学生的借书卡,登记得最满的就是高志凯。图书室里的英文版书籍是很宝贵的,有些还不向学生出借,但那小孩也不知用的什么方法,反正馆里所有的英文书籍,借阅登记上都有他的名字,他全借去读过了。”
1981年,19岁,高志凯大三,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不久之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受联合国秘书处的委托,办了一个联合国译员训练班,高志凯成为了第三届学员,编入同声传译组,不仅学翻译,也学很多外交和国际政治课程,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国际时事评论员打下了基础。
22岁成为邓小平翻译
1983年,21岁,高志凯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当译员。翻译室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最低级别是给外交部副部级干部提供翻译,然后一级级上去,最高是邓小平。

1984年,22岁,高志凯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第二年正式成为邓小平的翻译,“我一共陪邓小平见了20多次外宾。”高志凯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很多年后,他和外交部前辈们聊天时,得知了自己被选为邓小平翻译的原因。“他们跟我说,志凯,我们当时选你有几个考虑:一是人很勤奋,中英文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二是发音比较好,会用嗓子;三是你个子不是很高;四是在大场合比较沉着冷静。”
1988年,26岁,高志凯被派往中国驻美国联络处,旋即又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的译员。但短短一年后,他就有了新方向。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推荐下,他获得了去耶鲁大学读书的机会,4年后获得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两个学位。
跳跃的职业选择
1993年,31岁,高志凯耶鲁毕业后,进入了纽约州律师事务所,上班第二天就被派到香港,由此迈进资本市场。
在这之后,高博士的职业动线就变得跳跃起来,他的职业道路变幻莫测,又广又杂,令人眼花缭乱,很难捋出来一条清晰的时间线。高志凯博士也曾戏说:“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变动也许过分频繁。”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则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概括来说,高博士先做了一小段时间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后来加入了摩根士丹利,成为美国摩根财团的法律顾问,两年后当了该财团亚洲分公司的副总裁。后又担任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中海油高级副总裁兼法律总顾问,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第二任中国事务顾问等重要职务。当然这也只是他职业生涯的一小部分。
根据全球化智库页面登载,高博士还是国际燃气联盟(IGU)/世界燃气大会(WGC)2021-2024国家组织委员会当选主席;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北斗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香港OBOR集团董事长;北京能源俱乐部会员;总部在纽约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全球理事会理事;总部在伦敦的能源情报集团(EIG)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沙特阿美公司顾问;香港若干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PECC)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评论员。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高博士的媒体采访视频,他常年活跃在国内外媒体平台,他曾经在接受BBC采访讨论新疆问题时,怒怼主持人“真该好好做功课!”,也曾隔空痛斥罗冠聪,说他是“香港法律的逃犯”。

2023年,高博士参与了半岛电视台英美频道《inside story》的主题辩论《两大超级大国背道而驰,台湾的未来何在?》在这场辩论中,高博士有理有据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整场辩论,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维逻辑高博士都秒杀对手,整场辩论金句不断,高潮迭起。由于这段辩论打得实在精彩,也因此在网络上小火了一把。

作为一名中国智库学者,高博士每年接受国内国外各类采访差不多达500多次。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到中国向外发声,尤其是对美西方发声的不易,“当我们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时,许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听,即便听了也不懂,即便听懂了也不接受,以至于就中国改革开放的过往成就、现状及未来走势这样的基本问题都难以达成一致。”因此高博士以“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出发点,有意识的去抓住一切被外媒采访的机会,为中国讲话。
高志凯博士,22岁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现在62岁,他早已成为“中国翻译”,向世界各地发出中国声音,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他不遗余力地澄清误解、驳斥不实言论,努力在国际舆论场中为中国赢得更多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声音。他的执着奉献,也应该收获来自各方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声明:所有资料内容来自网络采访与百科资料,如有错漏感谢指证
推荐阅读
法学院申请资讯
2024美国ABA 509报告:T30/T50法学院的录取数据分析
美国T14法学院录取数据全解析:LSAT分数平稳,GPA涨分趋势明显,非美本国际生入学134人
美国法学院509报告:耶鲁“一低两高”成为最难申请法学院,最容易申请的竟然是这所……
赵稼:新中国第一位JD毕业生,第一位美国律师执照持有人的传奇人生
LSAT分数统计:超过170分的法学院,平均录取率为13.71%,平均学杂费74,281美元
2027届JD新生背景:耶鲁LSAT最低155分,哥大法学院亚裔学生占比35%
一起来看法学院JD申请的十大优势专业,经济学专业学生LSAT中位数最高!
美国T14 JD的塌房自述:听不懂的课、找不到的实习、留不下的我
建议收藏!2025Fall191所美国法学院申请截止日期汇总
全美法学院费用报告:平均总费用约23万美元,哥伦比亚法学院学费最贵,斯坦福法学院生活费最贵
非法本生如何丝滑读海本LLM?这三所法学院多个法学硕士项目任你选
LSAT,到底是通往法律殿堂的金钥匙,还是一场艰难的智力挑战?
伯克利法学院更好申请了?官方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的LSAT和GPA 分数比2023年略低
求职就业
最新数据:7月MBE成绩平均分上涨,预计美国各州律考通过率将上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对律师需求量排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