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故事,改编自乔治城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的真实经历 —— 去年夏天,他在华盛顿特区一家Biglaw实习。
法学院根本没教过怎么在律所干活。而且直到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都还不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够那些 “该做的事”,能不能在毕业后拿到全职 offer。我之前从没做过正式的工作,一毕业就直接读了法学院,所以刚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边干边学。
我原本觉得,只要活儿干得质量高,其他事儿自然就顺理成章了。但看到同事Ann的表现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 光把活儿做好还远远不够。安让我明白,想在实习中表现出色,关键是摸准合伙人对我们的期待。她特意去了解每位合伙人的偏好,然后照着这些偏好来做工作。

我来讲讲去年夏天一个项目里发生的事吧。当时合伙人Jane问我们这些实习生,接下来几周谁有空帮忙整理取证大纲和资料册。最后我们三个被分配到了这个项目上,分别是我的法学院同学Ann、Drew,还有我。我们和Jane开了会,明确了工作方向后就开始动手了。
Ann对这个项目特别积极,就算要同时帮另一位合伙人处理手头的其他案子,也尽量挤出时间来做。我注意到,她从没提过自己还有别的工作,也没找过借口说 “要不是手头事太多,进度能更快”。显然,她就是个标杆。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Ann就问了好几个问题,有些我压根儿没考虑到。比如大纲要什么时候完成、用什么格式(口头汇报、备忘录还是邮件)、大概需要花多久、时间要不要算在某个客户的账单里。Ann这问题问得,真是太到位了!
后来Ann跟我说,她还找了个经常和简一起工作的律师助理,打听简希望别人多久联系她一次、什么时候联系、用什么方式联系。她还了解到,和大多数合伙人一样,Jane喜欢先看结论 —— 最好是简短的摘要形式,后面再附详细的分析,比如用备忘录或者其他文档呈现。

所以不出所料,Ann完全照着Jane的偏好来做:大纲按时交了,还跟我说Jane夸了她 —— 说她把一些棘手的问题想得很周全,特意在大纲里标注了可能要给证人看的证据(还在邮件正文里重点提了这一点),而且检查得特别仔细,没留任何错误。Ann还说,完成工作后,她跟Jane说明了自己手头还有其他事,但表示如果有时间,还能再帮这个取证项目搭把手。另外,她还主动跟Jane说,欢迎对方提反馈,哪怕是觉得自己有哪些地方没做到位,都可以指出来。Jane对她的评价基本就是 “做得无可挑剔”。
不过简也提了个小建议:下次要找律师助理(助理的收费标准更高)帮忙整理资料册,得先跟自己说一声 —— Jane本来是希望我们实习生自己处理这件事的。Jane这么解释,我也觉得有道理(我就是自己整理的资料册),但换作是我,肯定也想不到要先问一声。

再看Drew,小组会上他一个问题都没问,我估计后续也没追问过。Jane给我抄送了几封他发的邮件,里面提了自己手头的其他工作,还说取证大纲可能要推迟交。可他既没问延迟交会不会有问题,也没说该怎么解决。我后来听说,他交大纲的时候,确实附了几份文件,但都是Jane在小组会上明确提到过的,没什么额外内容。而且他显然没检查过最终的成果,大纲里格式、拼写、语法错误一大堆,甚至还把一个证人的名字拼错了!他给Jane发邮件的时候(我们都被抄送了),内容是这么写的:“Jane —— Stevens的大纲附在后面了。你也知道,我一边要做这个项目,一边还得帮Greg处理TechCo的案子,时间实在不够用。不过这份大纲应该能满足你的需求了。”
我当时就觉得Drew这么做不太得体,但事后才意识到:我虽然不像Drew那么差,可也远比不上Ann,只能算中等水平。
整个项目期间,我态度一直挺好的。但我没去问Jane,也没问和简一起工作的人,她有什么偏好。关于工作内容,我就追着问了一两个问题,也在大纲里标注了证据。我没像Ann那样深入琢磨细节和工作思路,但觉得自己整理的大纲还算不错,而且也检查过了。Jane跟我说,我交的东西 “大体上符合她的预期”。我当时挺想追问一句,问问她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我没做到位。但又怕被批评,也不想让别人注意到我工作里的不足。而且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挺好了。现在当然明白,当时这么想太目光短浅了 —— Jane其实早就对我的表现有判断了,我要是能趁机问问怎么才能更好地满足她的期待,对我自己是有好处的。结果呢,到现在我都不知道Jane到底怎么看我。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并不是这个顶级法学院“KJD”学生成功的实习经验分享,毕竟“我”对于能否拿到全职 offer 心存疑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同事Ann的做法,实实在在为初入职场、缺乏经验的新人,提供了一条贴合律所需求、能更高效获得认可的成功思路。她不只是完成任务,更主动去摸清合伙人的偏好、提前对齐预期,连交差后都不忘主动要反馈,每一步都踩在了律所 “需要靠谱帮手” 的需求上,自然能更快获得认可。
那Drew呢?他像是一面 “反面镜”。接到任务时不问细节,遇到冲突时只提困难不找方案,交出去的成果满是低级错误, 这些看似 “粗心” 的问题,本质上是没把 “实习生的责任” 放在心上。更关键的是,他总在强调 “自己时间不够”,却没意识到律所更在意 “你能不能把该做的事做好”。对新人来说,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不找借口不甩锅,才是不被淘汰的底线。
而 “我” 的处境,或许更贴近大多数初入职场的 KJD 学生:有认真做事的态度,能把活儿做到 “合格线” 以上,却少了安那样的 “职场眼力见儿”,也没犯Drew那样的低级错误。可恰恰是这种 “中间状态” 最容易让人迷茫 —— 以为 “没出错就是好”,却忘了职场里 “合格” 和 “优秀” 之间,差的就是主动沟通、提前预判的细节。
推荐阅读:
LSAT分数与申请材料的"一致性陷阱":T14招生官的隐性筛选逻辑
高调晒LSAT高分与JD offer 小心被“收回”,低调才是上岸密码!
LSAT备考无头绪?要不让DeepSeek帮你制定一份备考计划?
LSAT分数在JD招生中的影响力有多大?来看看康奈尔法学院招生主任怎么说
在家考已经让LSAT中位数170+,未来JD申请得卷软实力了
一起来看法学院JD申请的十大优势专业,经济学专业学生LSAT中位数最高!
LSAT分数统计:超过170分的法学院,平均录取率为13.71%,平均学杂费74,281美元
最新消息:ABA同意取消LSAT考试?40%微取消,决定权在法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表明:LSAT培训可以改变大脑微观结构,提高智商
我的美国T14 JD塌房自述:听不懂的课、找不到的实习、留不下的我
提前找好工作再备考LSAT申请JD?来看看这个京城前公务员的留学之路
10月分数显示,取消LG后,LSAT考试变难,陆本和海本中国国际学生分数下滑3分左右
干货分享:LSAT高分学员的 Blind Revie 做题法
不代考、无机经 ,来看2024年9月份海望老师团队学员真实出分
建议收藏!2025Fall191所美国法学院申请截止日期汇总
非法本生如何丝滑读海本LLM?这三所法学院多个法学硕士项目任你选
乔治城大学法学院“KJD”的Biglaw实习体验-行业资讯-海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