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T50+法学院毕业,LSAT160+照样进美国中等律所!听听我的故事吧
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管理员
2024-11-12 18:54:52
156
由于我们之前发布了一篇《美国T14法学院的塌房自述:听不懂的课、找不到的实习、留不下的我》引发了很大的讨论,海望老师也收了了不少来自学生或家长的咨询,关于LSAT考试,关于JD是否还值得读?关于JD毕业如何找工作等等问题……
大家普遍都有一些焦虑,美国T14毕业生竟然是这样的结局,那读其他学校的JD处境是不是更艰难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Z学姐,她毕业于美国T50法学院,目前在美国中等律所已经工作了3年。让她分享一下自己如何走上读JD这条路,如何备考LSAT以及她是如何找到工作的。
感觉是被“骗”来的。那时候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知乎和道听途说,在网络世界里,我当时总结的信息是:美国JD人人都是Biglaw的金领,T14的精英们律师费不用钱包都用背包。读法学院才知道,那是班级至少TOP 30%好学生们的路径,我读的很辛苦,不被学业警告已经烧高香了。
我是刷题,看国外的备考教材,不停的刷题,那时候备考LSAT上培训的是少数,因为那时候没有高分焦虑,大家都稀松平常160多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很少有168分以上的“竞争对手”。现在都是170+以上,按照现在的分数涨幅,不靠专业的培训是很难达到的。
找工作最便捷的方式肯定是校园招聘OCI,但是我的成绩不够拔尖,多次厚着脸皮去了,每次都是微笑的迎进来,相谈甚欢,给我一种此职位非我莫属的错觉,在一片赞美中欢欣雀跃的把我欢送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既然成绩不行,就只能走高密度networking的路线。说实话,我属于非常社恐的那种孩子,读JD之前参加各种“局”看到大家相谈甚欢,胡吹八侃,自己都感觉无所适从,跟局外人一样。不过,现在人都在船上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毕竟老爸在钓鱼圈都许诺了,“我闺女很快就是美国华尔街律师行的台柱子律师了,到时一人送一根金鱼竿,外挂两个银鱼饵”,总不能回去让我爸搬家吧。
找工作真是应了那句梗“教会、协会、商会、研讨会、追思会我样样出席,打工、义工、白嫖工、刷脸工我工工露脸”。刚开始肯定是不行,但架不住我法学院科班出身,虽然LSAT当年160出头,但是几年的法律案例思维训练不是盖的,每次“没脸没皮”的回来我都好好复盘,给自己打分,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还真是第一份美国中型律所工作就这么让我找到了。而那时候备考LSAT最后去T14JD的反而陆续回香港或者京沪了。
后来跟老板熟悉了,我问他为啥聘请我,他说是“God’s Call”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续干什么呢?去Biglaw?自己开个律所?还没想好,不过法律这行就是个苦差事,平台再好干的活都是一样的,也许我也顺着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服务律师的法律科技公司吧,一两年内也该做个决定了。
感谢Z同学的分享,她读JD完全是被不实的网络消息忽悠上了“贼船”。好在她的结果是好的,虽然没有实现用背包装money的愿望,但是能找到一份在中等律所的工作留下来就已经击败90%的人了,未来仍有机会实现梦想。
Z同学的求职经历也提醒所有要找工作的同学们,足够的努力会换来恰到好处的“运气”,让老板们认为雇佣你是“God’s Call”,他们超信的!
我们鼓励大家努力争取职位,但是摆在JD面前现实问题不可忽视的,随着 Biglaw 驻华办公室接连关闭,JD的就业通道是变窄的,特朗普上台也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否出国读JD需要慎重抉择。
对于LSAT,依靠自己出分160+就可以申请美国TOP法学院的时代已经过去,“高分泡沫”让所有考生都成为受害者,不妥协就很容易出局,有实力争一流的考生,又怎么甘心?被“出分机器”机构裹挟,无奈妥协,难道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吗?
对于LSAT备考、对于JD/SJD申请、对于未来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怎么看待?
本周四,晚7:30—8:30分,海望老师和Michael老师邀请您一起来交流!
